近日,黃河中心醫院ICU醫護團隊使用俯臥位通氣技術,成功救治一例重癥肺炎、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(ARDS)的患者,目前恢復良好。
4月22日,ICU收治一名呼吸衰竭患者:劉某,男,81歲,以“重癥肺炎、呼吸衰竭、急性冠脈綜合征、重度營養不良、低蛋白血癥”為診斷于2022年4月22日21:40入住我科,來時血氧飽和度51%,立即給予氣管插管接呼吸機輔助呼吸,以抗感染,加強營養支持,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綜合治療,由ICU??谱o士24小時床旁護理。
2022年4月23日患者血常規、CRP(2022-04-23): 白細胞28.76×10^9/L;紅細胞3.24×10^12/L;C反應蛋白107.82mg/L。血氣分析:PH7.45;PCO2:48mmHg;PO2:68mmHg;Na+:137mmol/l;K+:4.8mmol/l;Ca+:5.6mmol/l;Glu:5.6mmol/l;Lac:1.6mmol/l。HCO3-:33.4mmol/l。心電監護示:心率136次/分,呼吸35次/分,血氧飽和度90%。于4月23日9:00行床旁纖支鏡檢查,給予呼吸機支持,肺復張,氧合指數61,觀察患者呼吸較前稍好轉。
患者肺CT截圖
呼吸機輔助通氣后,在供氧濃度為100%的情況下,血氧飽和度依然在85%左右,在反復調整潮氣量及PEEP后,患者的血氧飽和度仍無法回升。
患者目前病情符合重度ARDS,情況緊急,必須馬上采取措施,否則后果不堪設想??剖視\商議后,決定為患者采取俯臥位通氣技術進行治療。
俯臥位通氣是指患者在俯臥位進行各項治療,也就是‘趴著治病’,是一項輔助治療技術,此項技術用于改善患者的氧合,提高動脈氧分壓和降低吸氧濃度,改善膈肌運動,促進分泌物的排除,降低患者死亡率,減輕患者肺部損傷,在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中發揮了重大作用。使用俯臥位通氣技術會壓迫患者的關節、眼部、面部等,容易導致患者關節、眼部等被壓迫部位受損,操作難度本就極高,該患者又采取的治療較多,身體上帶有多根引流管、深靜脈置管及尿管等,實施俯臥位通氣技術難度可想而知。
重癥醫學科醫護團隊并沒有被高難度的操作嚇退,他們準備了充足的應對措施。在實行此項操作前,我們先進行分工,專人負責呼吸機管路的固定,頭部安置,其余四人同時將患者托起,先移向床的一側,然后將患者轉為側臥,將患者雙肩、胸部、髂骨、膝部、小腿部及骨隆突處墊上柔軟敷料,并使患者的腹部不接觸到床墊,敷料需1-2小時更換。翻身后頭部墊高,該患者處于惡液質狀態,要預防重力部位壓瘡的發生,患者俯臥后,為保護全身受壓部位的皮膚,責任護士持續關注患者皮膚受壓情況。
普通的重癥患者,每2個小時可以幫助其翻身一次,但這名患者病情重、情況也更加復雜,為保障患者安全,有一名責任護士隨時為患者活動受壓部位。我們護理人員需要將受壓部位如額頭,鼻骨,下顎,雙肩關節,雙髖關節,會陰處,雙膝關節等部位隨時進行小幅度的翻動按摩。
經過連續3天,每天10個小時的俯臥位通氣技術治療,患者生命體征趨于平穩,血氧飽和度由85%上升至97%,患者順利返回仰臥位,未發生任何并發癥。
在每天長達10多小時的俯臥位過程中,由于患者體位的特殊性,平常很普通的護理操作都增加了很大難度,比如在最常見的吸痰護理中,護理人員需要側身彎腰,固定好氣管插管,保護好呼吸機管路的同時進行吸痰。
“三分治療七分護理”,在對于急危重患者的搶救過程中,ICU??谱o理貫穿其始終。
我們有幸作為ICU團隊,我們將會繼續努力前行,為重癥患者提供最大限度的保障。在急危重癥患者的搶救中,我們始終在這里!
此項新技術的成功開展,標志著我院在疑難危重搶救技術上又邁上一個新的臺階,為救治重度ARDS病人積累了經驗。在醫護人員5個日日夜夜的努力救治下,該患者順利渡過各種難關,身體恢復良好,神志清晰,目前仍在繼續治療康復中。
(供稿:黃河中心醫院急救站 崔琳 賈劉云 石秀明)
鄭州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  Copyright ? 2005-2020 zzemss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郵編:450047  信箱:zhengzhou120@126.com   備案號:豫ICP備11010920號-1  投訴建議
技術支持:河南維康軟件有限公司   技術支持電話:0371-66855655  豫公網安備 41010702002377號